在《念佛法门》专题讲座中,已给大家介绍如下内容,请点击查看文章:
1、忆念弥陀: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
2、天下坏事都干尽,念句弥陀生极乐,是真的吗?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“念佛观心的修习方法”,主要内容如下: 一、趺坐念佛
修行者以跏趺坐念佛时,左手拿珠,右手数珠,六根—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全身心都静下来,反闻自己念佛,口念弥陀,心心念念,一句佛号。在佛号声中,让身、口、意三业,逐渐趋向清净。修行者用跏趺坐的方式,静心念佛的修习方法,念佛达到一心一意的最上者,可以证得“念佛三昧”,即禅定中的未到地定——近行定。
念佛的修行者,应如何念佛观心呢?念佛者把身体放松,端身正坐,可选跏趺座,手结弥陀印,置在双膝上。让身心安静持续地念佛,逐渐心一境性,入念佛三昧,六根逆流,观照一切,诸妄皆消,云散月明,心中无一物,皆知一切法,缘起无生。由“止”——念佛三昧,进入“观”——慧,实证佛陀“缘起无生法义”。
三昧(梵samādhi,巴samadhī,藏tiṅ-ṅe-ḥdsin):指禅定境界,是修习禅定的人,以禅观所缘,把心定于一处,不散乱的状态。又称为“三摩地、三摩提、三摩帝”,意译为“定、等持、正受、调直定、正心行处、息虑凝心”等。 三昧,心定于一处,故称“定”。
正心行处:修习三昧者,是正心的行动,使心合于法的依处。
2、生得定与修得定
凡修习三昧者,将心集中在专一的对象——“所缘”。“定”有生得定、修得定二种:
(1)生得定,谓生于色界、无色界(俱为定地),为依前世善业之力,自然所得之定地。指色界之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等四定,与无色界之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定,合为八种定地。
(2)修得定,谓生于欲界(散地),经由修行力所得之定心。
上述二定,于色界定中,即称为生静虑、定静虑。生得定是前世业力的结果,修得定由修行而得。当念佛者的心一境性,到达三昧的状态时,以三昧力生起正智慧,进而与所观境合,分明了知,悟得缘起性空的真理。
(1)声闻法中之三昧,即空三昧、无愿三昧、无作三昧;(2) 摩诃衍法中之三昧,即有觉有观、无觉有观及无觉无观之三昧。(3) 在三重三昧中,又有空空三昧、无相无相三昧、无作无作三昧。 综合以上论述所说,狭义“三昧”乃指空等之三三昧,广义指四禅及其他诸定。2、在早期佛教中,《阿含》等经典所说的三摩地,大抵是四禅八定、空、无相、无愿、有觉有观等的三昧。3、大乘经典中有无数种三昧:《法华经》卷一有“无量义处三昧”;旧译《华严经》卷六“华严三昧”;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十五有“海印三昧”;《超日明三昧经》卷上举出十一种三昧;《大品般若经》卷三、卷五举“首楞严、宝印等百八三昧”。4、以三昧为主要内容的三昧经典有:《般舟三昧经》、《慧印三昧经》、《自誓三昧经》、《佛印三昧经》、《念佛三昧经》、《金刚三昧经》等。
五、总结
念佛者修习“念佛三昧”,请严格依据佛陀所说的经典,依止证得念佛三昧的实修实证者去修习。千万不要自以为是,以我慢心而“自学成才,盲修瞎炼”。以避免自己对佛教理论不通,而把见光、见花、见本尊等视为理所当然,出现幻觉、幻听等,那样很危险,会误入歧途。
作为一名学佛者,当我们念佛修行时,身、口、意三业,不要一味贪着、攀缘、痴迷于什么特异功能,或奇奇怪怪的异相,以避免误入歧途,自毁毁人。
学佛人应以佛陀教法、经典作为修学的理论依据,进行检验: 每天念佛,身、口、意三业的烦恼,是否比不念佛时减少? 忆念佛陀十力、四无畏等修行功德,我对众生的悲苦,有慈悲心吗? 总之,念佛者修习念佛观心的方法,第一要依据佛经;第二要依止跟随有实修、实证经验,如法、如律的法师去修行,以确保其修行方法是佛陀教法。让生命不受邪教邪法的侵害,不受非人的干扰,令善业现起,福慧增长,修行者如法顺利地走在菩提圣道上,向着菩提迈进。 最后,深深地祈愿:一切念佛者,念佛、忆佛、见佛,趋向解脱,离苦得乐! 行愿 2021.1.15
愿以此功德,导向诸漏尽。 愿以此功德,为证涅槃缘。 愿以此功德,回向诸有情。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 尽此一报身,同生安乐国。
完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